新闻中心
在2020年前后陆续发布的众多关于5G、新基建的政策,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对商业航天领域众多企业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原本曲高和寡的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等产业链各端企业,有了全新的目标和发展空间,也迎来了业务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在5G和新基建的时代,卫星互联网将是太空经济的焦点”。日前,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青桐资本投资总监朱文婷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卫星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航天硬科技已经是热门投资标的,是众多机构不能忽略的方向。”
对于这一领域的项目,朱文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会看重两个方面的因素,创始团队基因和产品角度的成本控制等。项目创始团队需要对商业航天事业有梦想、有决心,更要有技术研发实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商业航天不是一蹴而就的市场,在这个赛道上创业的公司要真正拥有高技术壁垒,也普遍需要较长的研发投入周期,团队领导人最好有技术功底;而成本控制是实现商业价值和确保未来盈利能力的关键,主要会关注产品在确保性能稳定可靠的前提下,是否能大幅降低成本。”
朱文婷介绍,商业航天产业链条长、市场盈利前景广阔、技术示范效应高、产业辐射带动性强,天基网络通信、全球导航、智慧城市、地理测绘等领域对卫星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强,商业航天是具备极大想象力的市场。
谢涛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5G产业需要卫星互联网做补充,在一些基站难以覆盖的区域,可以实现空中覆盖。”对于商业航空领域的发展,谢涛认为,航空、远洋航运、特殊区域这三个层面的应用,未来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这些特殊领域对于网络的需求,在4G时代未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在5G时代,可以借助卫星互联网的手段得到实现。
谢涛坦言,围绕新基建和5G的多项政策陆续发布,对于卫星互联网行业而言无异于发展的东风,“在新基建领域,卫星互联网将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会在新基建的发展中发挥价值和作用,成为新基建的重要助力。”
而综合来看,谢涛认为,商业航天领域存在着万亿元级别的市场,对于从业者而言,虽然挑战不小,但机遇难得。
作为典型的硬科技属性的商业航天项目,在融资上有着单笔融资金额较大的特征,因此,当前商业航天企业是否容易得到资本的支持,也备受关注。
谢涛观察到,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在经历了2018年的发展小高潮后,资本趋于理性,开始向产业端各领域的头部企业集中,“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当前相较于2019年反而更好融资,这是因为,新基建政策为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企业可以对标在这个领域中承担的角色,受益程度也更明晰。这种利好延伸到了产业的上游,包括商业航天领域的服务商、系统提供商等,产业链中有真正技术积累的企业,如果定位清晰、技术过硬,会更受投资人的青睐。”
今年5月14日,九天微星宣布完成2.7亿元B轮融资,对于此次融资,谢涛解释,将分别用来建设互联网卫星平台、载荷自动化产线,同时强化宽带通信系统研发能力,加速地面终端产品投产。“公司有一些项目进入了良性运转的过程中,但当下全球在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趋于激烈,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头部企业,也希望能有新的资金投入到终端的研发领域以及看好的细分领域。希望在经历2020年和2021年的稳健发展之后,2022年九天微星能启动科创板的上市之路。”
桂小笋
9月15日 22:05:51-22:07:51 ,九天微星&36氪通过“瓢虫一号”卫星发射出一封来自氪星的密电,上演了一场科技而浪漫的星河闪烁。
2020年9月1日,对于九天微星,对于国内民营卫星制造企业来说,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日子。在这一天,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智能卫星工厂在唐山市路南区城南经济开发区正式奠基。这是卫星互联网纳入国家新基建之后,首个落地建设民营卫星制造工厂,也有幸成为河北省重点工程之一。
2022年8月18日,由济南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2年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盛大启幕!本次高峰论坛以“空天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旨在展示空天信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搭建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19日,青岛市市南区王锋书记一行莅临九天微星指导工作。九天微星董事长谢涛,九天微星合伙人兼总裁小鹿林子,九天微星卫星总师雪亚林,九天微星总师于洋,九天微星副总裁郭欣,九天微星副总裁赵亮等公司高层领导全程陪同参观。
6月29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辉,泉州半导体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洪武强等领导一行莅临九天微星考察交流。九天微星总裁兼九天未来副董事长小鹿林子,九天微星副总裁王佳伟等公司高层领导全程陪同。
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区域布局、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和产业生态、行业管理能力、网络安全和应急保障四个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这也将是“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行业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方向。
谢涛:首先要“活下去”;其次则是把“一纵一横”产业布局做实。
当前五年,是卫星互联网的基建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像华为一样,成为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
5G已至,6G并不遥远。我们希望与中国商业航天的伙伴们一道,用划时代的卫星硬科技创新,塑造更加智慧美好的人类未来。
商业航天想要走得更远,需要产业各环节切换到客户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