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九天微星和阿里合作保护大象,用卫星科技解决“人象冲突”

2020 / 09 / 25 九天微星 分享至
9月24日,由上海市政府指导,支付宝和蚂蚁集团主办的全球高级别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在上海隆重举办。在展览区,一条周长超过3米的“大象项圈”引发大量参会者驻足询问。该项圈由商业卫星公司九天微星设计研制,将与云平台配套使用,以解决云南地区的“人象冲突”问题。据悉,九天微星和阿里相关技术团队将于近期再次奔赴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进行大象项圈实体佩戴试验,开展“人象冲突”解决方案测试。
外滩大会上展示的“大象项圈”

该方案将野象的活动区域划分为“栖息地安全区”、“缓冲区”和“人象冲突区”。在不同区域,大象项圈将以不同频次采集并上报野象的位置信息,经卫星或地面网络传输至云平台,云平台收到数据后明确野象所处区域并触发对应的行为机制,与当地政府部门及大象保护中心联动,向村民提前发出预警,减少由于野象侵入村庄造成的人员损伤和财务损失。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约300头亚洲象,集中分布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的9个县市区。虽然设立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仍有约200多头象活动在保护区外,“肇事率”很高。自然保护区为开放区域,在森林边缘分布着很多村庄,人类和大象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重合,给人象冲突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成年亚洲象每天有约150公斤的食量,栖息地环境退化后无法满足野象对食物的需求。野象被迫走出林区抢食人类种植的玉米、水稻、甘蔗、香蕉等农产品以及硝、盐等矿物质,人象冲突开始显现。与此同时,长期生活在野外的大象,具有较强的野性和攻击性,容易把人视为威胁,造成人员损伤和财产损失,冲突进一步加剧。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西双版纳全州共发生野生亚洲象肇事事件4600多起,导致人员伤亡50余人,农作物受损面积12万多亩,保险补偿超过1亿元。

“人象冲突”问题由来已久,传统多依靠人工警报、燃放鞭炮、燃烧火堆等方式进行驱赶,后引入大象围栏、无人机监测、林区监控等方式提高效率,但受限于网络信号的覆盖和天气变化等因素,依然难以实现精准掌握象群的行动轨迹。两个月前,马云在阿里内网发布倡议,号召员工一起解决人象冲突,用技术寻找持久的解决办法,既能保护大象,也能保护好村民的利益。基于阿里团队与九天微星的密切交流,提出研制大象监测终端硬件系统与开发云平台软件系统相结合的解决办法。

双方联合团队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做通信和定位性能测试

据九天微星团队介绍,大象项圈采用了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北斗短报文信息回传和NB-IoT信息回传、电子围栏、计步触发等关键技术,可及时监测到大象的行动轨迹。同时,充分考虑森林环境、大象生活习惯、保护研究需要等因素,解决方案团队采用了多种工艺对结构进行加强,确保大象项圈满足长周期工作、高级别防水、耐拉伸耐撞击、可调节皮带等实际使用需求,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定位精度高等显著优势。

大象项圈内置了栖息地电子围栏,与卫星导航定位及计步器配合监测大象轨迹。在对独象或象群中的警戒象佩戴项圈后,大象在“栖息地安全区”活动时的位置及轨迹信息将会通过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被周期性记录,为研究野象的栖息地和活动习性提供新鲜的精确素材。当项圈监测到大象离开栖息地,前往森林边缘的“缓冲区”时,周期性的定位和发送将会被改为计步触发,每200步触发一次定位和上报,为预防人象冲突提供预警。当大象进入核心居住区时,项圈工作机制将改为每100步触发和上报一次定位,为冲突监控和驱赶队抵达提供精确位置信息。产品定型后,还将批量化生产大象项圈,应用在更多的大象身上。

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表示:“早在2018年,九天微星就和阿里集团合作发射了一颗天猫国际星,并把卫星概念应用在创意营销活动上,本次大象项圈的合作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卫星应用场景示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相关技术和方案可拓展至珍稀动物保护等多个领域。未来,我们希望能和更多头部公司一起,探索卫星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示范应用,拓展卫星应用的新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