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2月30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低轨宽带通信试验卫星出厂评审会。评审组听取了九天微星作的《出厂研制与质量工作总结报告》后,认为卫星具备出厂条件,同意通过评审。
据悉,这是九天微星研制的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通信能力达10Gbps,未来发射成功后可不限区域不限位置针对地面用户提供高速网络互联服务。
卫星总重为220Kg,位于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研制成功的最大级别通信卫星之列,该卫星的研制也属于我国商业航天首批国家低轨卫星星座研制任务之列。
其中,九天微星自主研发的星上软件具备在轨自主管理、自主故障诊断和系统重构能力。卫星可根据遥控指令注入的经纬度区域,自主控制载荷开关机,可缓解卫星的能源和热控压力,提高可靠度。卫星具有可靠的轨道外推、轨道预报、星上故障处理能力,在没有地面干涉的情况下,能够完全自主运行1个月,轨道位置估计误差不超过50Km。
同时,该卫星还具有渐进规避姿态机动技术,自主规避GSO干扰信号,实现高低轨频率复用,为后续通信星座设计和分析打下基础。
此外,该卫星平台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和凝视能力,可扩展能力很强。卫星采用透明转发载荷,配备Ka频段用户多波束天线和V频段馈电天线。后续,卫星平台可搭载各类通信载荷,包括相控阵天线,以及各类中小型相机,如碳中和、雾霾监测观测相机等。
该卫星采用平台载荷一体化设计,具有小型化、集约化卫星总体设计特征,首次实现仅用2个月就完成整星AIT研制任务的目标,展现了九天微星短周期、高效率的卫星研制能力。
卫星研制周期为18个月,九天微星的项目组技术人员陆续完成初样及正样的设计、单机研制、卫星总装、测试、环境试验等工作,确保在2021年底完成整星研制,具备出厂状态。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的微小卫星全产业链服务商,为政企客户提供商业卫星定制、星座核心服务、行业终端应用和航天科技教育等服务。九天微星迄今已发射共计9颗卫星,全部成功在轨交付,率先于2018年实现民营百公斤级卫星的设计研制和在轨验证。2019年起,公司代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的民营卫星工厂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进入车间产线设备全面调试阶段。工厂投产后,将具备年产100颗卫星的能力,响应国有和商业客户在卫星互联网“新基建”及行业应用中的卫星研制需求。目前,九天微星有多颗商业卫星在研,卫星载荷的批量化产线也已启动方案设计。
2月10日,九天微星与华力创通联合召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卡脖子)课题项目2022年启动会。九天微星董事长、创始人谢涛,华力创通总经理王伟,副总经理刘解华等出席会议。
12月30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低轨宽带通信试验卫星出厂评审会。评审组听取了九天微星作的《出厂研制与质量工作总结报告》后,认为卫星具备出厂条件,同意通过评审。
近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大会(2021)在合肥召开。
会议期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和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联合发布了《2021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报告》。
10月14日18时51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围绕“卫星互联网”,就新技术体制研究、地面终端研发和商业航天产业化展开深入合作。
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区域布局、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和产业生态、行业管理能力、网络安全和应急保障四个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这也将是“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行业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方向。
谢涛:首先要“活下去”;其次则是把“一纵一横”产业布局做实。
当前五年,是卫星互联网的基建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像华为一样,成为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
5G已至,6G并不遥远。我们希望与中国商业航天的伙伴们一道,用划时代的卫星硬科技创新,塑造更加智慧美好的人类未来。
商业航天想要走得更远,需要产业各环节切换到客户思维。